攀枝花市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
时间:2024-02-23
作者:佚名  来源: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
攀枝花市紧扣地区农业产业发展,不断优化科技下乡服务模式,把科技知识带到田间地头,增强地区农民致富能力。
一是优化科技服务体系。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,围绕地区主要农业产业种类,针对性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帮扶和技术培训,形成具有特色的培训服务体系和稳定的技术队伍。2023年,派出科技特派员393人次,开展培训74次,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1817次,解决技术难题434个,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50个。以民族资金项目为“引子”,推动地区现有芒果、枇杷等品种改良、迭代升级,补充发展车厘子、蓝莓等高附加值优稀水果,“红骨羊”“当当鸡”等特色品种。
二是精准服务解决难题。深入拓展“福田模式”,整合专家、科研院所等农业科技资源,建立“精准推送、快速响应、分级诊疗、现场服务”工作机制,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。2023年,组织农业专家开展在线咨询服务6252次,服务农户2071户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个,产生经济效益6170万元,挽回经济损失1360万元。
三是加大科普培训力度。深化民族工作格局,强化部门联动,通过举办科普培训班、发放科普图书、现场示范讲解等形式,开展农业科技普及活动,打通农村科技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。2023年,开展科普培训140余期,培训农户1.6万余人次,累计发放各类科普图书、资料13万余份。